产品中心关于德和

首页 行业前沿

《新茶经》出版学术座谈会

2016-02-22 11:28:00 

10月22日下午,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、浙江省社科联主办的《新茶经》出版学术座谈会在省政协办公楼召开。此次座谈会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郑新浦主持,省政协办公厅主任王喜法,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袁伟盛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小玲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宋少祥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启坤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才土、姚国坤,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,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、教授王旭烽,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、教授王岳飞,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毛祖法等领导学者出席会议。

浅绿色的封皮,如茶一样清新;400多页的内容,简明易懂。《新茶经》一书的出炉,在茶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
这本新出版的《新茶经》,编制了近十年,基本依照陆羽《茶经》体例,全书24万字,分十二章,包括茶之源流、茶之传播、茶之种植、茶之品类、茶之加工、茶之器具、茶之品饮、茶之诗文、茶之艺道、茶之功效、茶之经贸、茶之科教。基本反映了数千年来的茶文化、茶产业发展的概貌,特别对现当代的茶文化、茶产业概况,进行了现实的表述。

历时十年的坚持

众所周知,唐代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,是中外茶叶文化史的经典,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发展推陈出新,成为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、浙江省第七届、八届政协主席刘枫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程启坤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国坤等茶界前辈、、学者希冀完成的一件大事。

《新茶经》的构思,源于刘枫对于当今茶行业的深切关注。

2005年,时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的刘枫,开始萌生了他的《新茶经》梦,冀望利用业已聚集的人脉、文化、知识等优势,编写一部能站在时代前沿,既具有当代水平,又能全面反映当今中华茶经济、茶文化的《新茶经》。

"《茶经》中所记录的农耕文明茶事象,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过程中,已被新的茶叶文明形态逐渐取代置换,需要新的记录、总结、提炼和归纳。"刘枫说,"不为圣人讳,《茶经》中亦存在一些被实践证明不再有现实意义的所在,还有一些至今尚未破解的谜,这些都是撰写《新茶经》的任务。"但在前人如此丰富的积淀下继续前行,挑战可想而知,工作一直处于酝酿阶段。直至2008年,作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重点项目,刘枫约请了宋少祥、程启坤、姚国坤三位同事,谈了他的设想,才由此展开了圆梦的旅程。"《新茶经》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,各个方面都有,靠一个人来撰写很困难,所以茶界几位有代表性的人都参加了。"撰写了多部茶学著作、茶界姚国坤加入到了创作的行列中,"我们讨论了3次架构,并由我草拟出提纲,连续讨论两天确定通过后,撰写工作正式从2009年开始,2010年初稿完成。"

《茶经》是《新茶经》能够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前提。"所以,《新茶经》撰写的框架是和《茶经》一样的,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茶行业也出现了新的内容,例如茶之经贸、茶之科教等,所以在《茶经》原有十章内容的基础上,我们新增了以上两个主题,把我们现在茶行业的经济形势与教育情况,做了补充梳理。"程启坤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进行这项工作时,主编刘枫、副主编程启坤、姚国坤等几位前辈,已进入古稀之年,他们反而不以此为累,更以此为乐。

姚国坤主要负责编写《新茶经》中关于茶之器具、茶之品饮、茶之诗文以及茶之源流当中的部分文章。

"写书对于别人来说可能看似枯燥,但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老习惯,一天不写就像缺点东西一样。"姚国坤说,"写这本书期间,我每天早上或者晚上都会坚持抽出时间写作,一天至少要写2000字。"夜以继日地撰写,最后集纳成了一本沉甸甸的、48万字的书稿。"刘枫看后说,陆羽《茶经》只有7000字,却可以把唐代与唐之前的各方面知识结合起来,我们也要用精练的语言、概括的方式,来精细化这本书,使其成为经典性的茶经。"程启坤介绍,于是,新一轮的修改和缩编继续展开。删改后的书稿再到刘枫手中时,稿件已精编为28万字。即使内容少了近一半,刘枫逐字逐句地读后,一边做修改,一边认为可以再精练。精益求精,不负众人心,字数近24万字的《新茶经》最终诞生了。

"这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本书"

《新茶经》的诞生,凝聚了创作者数年来的心血和努力,终于面世出版时,姚国坤不禁有感而发,"这本书,是我投入最多精力、花费最多力气的一本书。"

书稿写完了,工作却还在持续,更为耗时耗力的校对工作,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精力。程启坤和姚国坤两位老人,又做起了统稿和校对的工作。

"平常我们出书,可能最多只校对两遍。但这本书,我们来来回回校对了6遍。刘枫会长特别注重书籍的严谨性和专业性,因而我们做了大量的核实工作。"姚国坤笑着说。就像《新茶经》中涉及的历史古籍、国外书籍的引用,他们要白天黑夜地钻进书海中,逐一地查资料、翻原著,一一进行核实。

"就像茶之源流一章中关于山茶属、茶组等分类问题,我们之前就发现,在一些出版的茶类书籍中,常会将其表述误当做英文,实际上,其表述都为拉丁文,我们为此用斜体进行修正和标注,并做了大量的查阅工作,确保其准确性。经常遇到哪种翻译更为合适时,我会和程启坤先生一同讨论,找到尽量最为合适与恰当的表述。"姚国坤说。

看着几位茶界前辈孜孜不倦的埋头苦干,参与到书籍撰写的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沈冬梅颇为感动。"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像刘老、程老、姚老今年都78岁了,本应安享晚年,却依然默默地为茶做更多的工作,非常让人佩服和敬仰。"

经过了程启坤和姚国坤的层层把关后,《新茶经》还要经过"火眼金睛"---刘枫的审核。"书稿他已不知读了几遍,但最后定稿时,他又逐字逐句地看了两遍,看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就连一处非常小的、很难校对出来的问题,他也没有放过。他还会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,我们相互讨论,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好。"姚国坤说。

在历时近6年撰写、修改后,《新茶经》面世出版,落在了爱茶读者的书桌上。

甘做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

"《新茶经》终于出版了!"宽慰、开心的笑容也绽放在了每位参与者的脸上。"我们打算过一阵举办一次首发仪式,再请各位提提意见。"姚国坤有些兴奋地说。

"我们期待《新茶经》的出版,能为'茶为国饮'添砖加瓦;能为弘扬'茶人精神'、丰富茶文化宝库贡献力量;能为茶产业发展、茶农的富裕幸福、社会进步、人类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带来益处。而《新茶经》的不足之处亦需要历史的验证。"7月1日,刘枫在杭州西子湖畔,写下了对《新茶经》的期望。

程启坤也对这本书满怀期待。"我希望这本书,一方面对想要学习茶、了解茶的初学者来说,起到引入的作用,让他们对茶产生兴趣,并指引他们去阅读、选择感兴趣的线索,掌握最基本的资料;另一方面,也希望它可以帮助到专业的工作者,因为这本书提供了内容详实、实实在在的可靠的资料,对其研究也很有帮助。我们已准备将近千本的书籍赠送给一些茶产区及相关部门,目前这个名单正在准备的过程中。"

"文化的传承,离不开历朝历代人们的薪火相传,能够在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,承担起这样一朵浪花的作用,我们便非常心满意足了。"姚国坤说。

十年光阴,六年锤炼,梦终得圆,《新茶经》凝集着创作者的心血,集纳了他们的智慧,终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。有形的纸张下面,更是茶界前辈无形的希望。刘枫说:"《新茶经》,是衬映在《茶经》背景下一脉相传的茶学新著,当从对《茶经》的认识开始。之所以要在21世纪的新启之端编著这样一部书,有着我们的使命和期待。"
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5/1024/19/8785791_508077666.shtml